市政府: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广汉市经信科技局草拟了《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后,正式形成了《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送审稿)》,现提请市政府审议。
妥否,请批示。
附件:1.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送审稿)
2.征求意见情况表
广汉市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2025年3月11日
(联系人:杜廉平,联系电话:173690xxxxx)
附件1
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送审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以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科创引领、园区化承载、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3+1”产业格局,实现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促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二、做大做强三个主导产业
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百亿优势产业为支柱,培育壮大以智能传感器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电子信息(传感器)和数字经济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到2030年,工业强市取得新成效,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成效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跨入全省十强。
机械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油气装备制造、商用车及零部件生产两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建成全国最大油气装备制造基地,中国一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力争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
食品药品产业。重点发展火锅食材、休闲食品、保健品、中成药等,建成全国最大的火锅食材聚集发展区、西南地区最大的粮油和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力争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550亿元。
电子信息(传感器)产业。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检验检测装置、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等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力争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三、培育打造四个百亿产业集群
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串珠成链、建链成群,推动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锚定油气资源开采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延链,做强油气装备产业集群;围绕商用车整车制造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建链补链,做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聚焦火锅食材特色产业,以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引育,做优火锅食材产业集群;围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培育以传感器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传感器)产业集群。
(一)做强油气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宏华石油、宝石机械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围绕链主企业加快链属企业和配套专家企业培育,锻强补长油气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快推动油气装备制造企业“智改数转”,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树立油气装备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标志性名片。加快推动油服产业发展,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从设备供应商向一体化服务供应商全面转型;支持油气田助剂生产企业针对深地(深海)、高含硫等特殊地质工况,加大新产品、新配方开发,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
(二)做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进一步丰富燃油车、NG车、电动和氢能等新能源车的车型种类,提升产能利用率,增强产业链带动能力,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效应。围绕整车配套,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引育,构建竞争力强、链条完整的商用车产业体系。加快充换电、智能路网、加氢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商用车、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加快建设智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商用车关联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拓展汽车后服务市场,促进商用车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三)做优火锅食材产业集群
建立火锅食材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一批品牌知名度高、规模体量大、行业影响力突出的重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规范小作坊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培育提升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围绕火锅产业链,聚焦火锅食材、香辛料、调味品、锅具器皿、包装材料等领域,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打造高标准火锅食材产业园区。着力发展壮大食品包材、辐照中心、检测检验、食材交易、冷链物流等产业链配套环节,加快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火锅食材优质供给基地,科学规划建设火锅消费和文化体验聚集区,提升“中国火锅食材之都”影响力。
(四)培育电子信息(传感器)产业集群
以德阳高新区“西部传感谷”为载体,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成熟的技术成果和项目加快落地孵化和产业化。聚焦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智能化、物联网、生命大健康等领域,加大相关智能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四川三星湖传感技术产业研究院和四川传感器产业孵化中心、四川传感器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加快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围绕智能传感器规模化应用,打造一批代表性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形成高成长型产业集群。
四、实施五项高质量发展行动
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企业培育,实施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强化创新引领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强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强化产业链前延后伸,实施制造加服务融合发展行动;强化节能降碳,实施产业绿色化发展行动。
(一)实施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
聚焦主导产业发展短板,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和短板,强化补链延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关键配套企业,补齐关键缺失环节,发展一批上下游产业,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骨干企业培育,夯实产业链韧性,确保产业链畅通、供应链稳定、价值链提升,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健康发展。
(二)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推进人才、创新平台要素集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创新主体能级提升,增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科技经济融合通道,聚集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集中转化。
(三)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
深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鼓励制造业企业推进设备更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支持企业实施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加快数字化技术、装备、系统推广应用,促进生产线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着力培育一批数字化样板车间、智能化标杆工厂,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带动全产业企业在技术、产品、质量上整体提升,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
(四)实施“制造+服务”融合发展行动
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培育服务型制造。支持企业面向市场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变,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工业设计、供应链采购与管理、产品研发、品牌运作、工程服务、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拓展。加快“金融+制造”融合发展,推动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发展金融科技,加大产业项目投融资支持。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加强仓储、冷链、烘干等设施建设,培育产销冷链集配中心,打造区域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五)实施产业绿色化发展行动
实施绿色制造培育工程,推动企业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大产品、工艺绿色化研发投入,支持绿色产品认证,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零碳工厂、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构建绿色供应链。推广应用节水、节能等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改;依法加快淘汰污染严重、能耗水耗超标的落后产能;加快新型储能和分布式能源试点应用,提升绿色能源占比,推动减碳降耗。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充换电和氢能基础设施网络,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五、健全五项保障措施
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从组织领导、支持政策、生产要素、营商环境、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保障。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各产业园区、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评价,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市级层面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确保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定期研究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
(二)加快完善支持政策
围绕“3+1”主导产业,成立产业发展专班,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正向引导激励与负面约束退出机制,加大对市场前景广、技术实力强、集约化程度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支持力度,促进要素资源向优质项目集中。建立广汉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与中、省、市专项资金配套,采取“叠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增添企业发展信心;作为中、省、市专项资金补充,帮助中、省、市专项资金还未覆盖的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高企业大干、快干、干好的积极性。
(三)全面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要素资源统筹调配力度,强化土地、电力、资金、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体系,以企业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整合服务资源,完善运行机制,着力搭建面向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产业和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与分析,推进生产要素的差别化保障,做好主导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要素保障。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创新改革,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推动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侵权行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系统开展小作坊治理,推动小作坊“个转企”,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建立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服务效率高、管理规范、综合成本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五)培优建强人才队伍
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体系。实施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计划,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打造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支持企业加强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建设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示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附件2
《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征求意见情况表
主办单位:广汉市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征求意见时段:2025年3月4日-3月7日
征求意见单位数:27个
单位名称 | 修改意见 | 采纳情况 | 未采纳理由 |
市委宣传部 |
| ||
市委组织部 | 无意见 | ||
市发改局 | 无意见 | ||
市公安局 | 无意见 |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无意见 | ||
市商务经合局 | 无意见 | ||
市农业农村局 | 无意见 | ||
市市场监管局 | 无意见 | ||
市文旅局 | 无意见 | ||
市人社局 | 无意见 | ||
市教体局 | 无意见 | ||
市卫健局 | 无意见 | ||
广汉生态环境局 | 无意见 | ||
市交通运输局 | 无意见 | ||
市国资局 | 无意见 | ||
市财政局 | 无意见 | ||
市住建局 | 无意见 | ||
市综合执法局 | 无意见 | ||
市科协 | 无意见 | ||
向阳镇 | 无意见 | ||
高新区科发局 | 无意见 | ||
高新区经济局 | 无意见 | ||
高新区投促局 | 无意见 | ||
高新区规建局 | 无意见 | ||
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 | 无意见 | ||
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 无意见 | ||
广汉发展集团 | 无意见 |
广汉市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25年3月1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