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 / 工业转型升级 / 公告公示 / 正文

关于审议《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 意见》的请示

发布时间:2025-03-11 来源:市经信科技局 点击量: 【字体:】【打印 分享:



市政府: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广汉市经信科技局草拟了《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后,正式形成了《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送审稿)》,现提请市政府审议。

妥否,请批示。

 

附件:1.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送审稿)

2.征求意见情况表

 

 

广汉市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2025311

 

(联系人:杜廉平,联系电话:173690xxxxx

 

 

 

 

 

附件1

 

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送审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以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科创引领、园区化承载、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3+1”产业格局,实现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促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二、做大做强三个主导产业

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百亿优势产业为支柱,培育壮大以智能传感器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电子信息(传感器)和数字经济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到2030年,工业强市取得新成效,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成效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跨入全省十强。

机械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油气装备制造、商用车及零部件生产两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建成全国最大油气装备制造基地,中国一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力争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

食品药品产业。重点发展火锅食材、休闲食品、保健品、中成药等,建成全国最大的火锅食材聚集发展区、西南地区最大的粮油和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力争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550亿元。

电子信息(传感器)产业。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检验检测装置、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等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力争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三、培育打造四个百亿产业集群

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串珠成链、建链成群,推动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锚定油气资源开采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延链,做强油气装备产业集群;围绕商用车整车制造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建链补链,做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聚焦火锅食材特色产业,以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引育,做优火锅食材产业集群;围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培育以传感器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传感器)产业集群。

(一)做强油气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宏华石油、宝石机械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围绕链主企业加快链属企业和配套专家企业培育,锻强补长油气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快推动油气装备制造企业智改数转,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树立油气装备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标志性名片。加快推动油服产业发展,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从设备供应商向一体化服务供应商全面转型;支持油气田助剂生产企业针对深地(深海)、高含硫等特殊地质工况,加大新产品、新配方开发,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

(二)做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进一步丰富燃油车、NG车、电动和氢能等新能源车的车型种类,提升产能利用率,增强产业链带动能力,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效应。围绕整车配套,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引育,构建竞争力强、链条完整的商用车产业体系。加快充换电、智能路网、加氢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商用车、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加快建设智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商用车关联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拓展汽车后服务市场,促进商用车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三)做优火锅食材产业集群

建立火锅食材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一批品牌知名度高、规模体量大、行业影响力突出的重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规范小作坊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培育提升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围绕火锅产业链,聚焦火锅食材、香辛料、调味品、锅具器皿、包装材料等领域,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打造高标准火锅食材产业园区。着力发展壮大食品包材、辐照中心、检测检验、食材交易、冷链物流等产业链配套环节,加快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火锅食材优质供给基地,科学规划建设火锅消费和文化体验聚集区,提升中国火锅食材之都影响力。

(四)培育电子信息(传感器)产业集群

以德阳高新区西部传感谷为载体,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成熟的技术成果和项目加快落地孵化和产业化。聚焦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智能化、物联网、生命大健康等领域,加大相关智能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的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四川三星湖传感技术产业研究院和四川传感器产业孵化中心、四川传感器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加快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围绕智能传感器规模化应用,打造一批代表性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形成高成长型产业集群。

四、实施五项高质量发展行动

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企业培育,实施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强化创新引领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强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强化产业链前延后伸,实施制造加服务融合发展行动;强化节能降碳,实施产业绿色化发展行动。

(一)实施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

聚焦主导产业发展短板,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和短板,强化补链延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关键配套企业,补齐关键缺失环节,发展一批上下游产业,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骨干企业培育,夯实产业链韧性,确保产业链畅通、供应链稳定、价值链提升,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健康发展。

(二)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推进人才、创新平台要素集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创新主体能级提升,增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科技经济融合通道,聚集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集中转化。

(三)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

深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鼓励制造业企业推进设备更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支持企业实施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加快数字化技术、装备、系统推广应用,促进生产线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着力培育一批数字化样板车间、智能化标杆工厂,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带动全产业企业在技术、产品、质量上整体提升,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

(四)实施制造+服务融合发展行动

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培育服务型制造。支持企业面向市场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变,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工业设计、供应链采购与管理、产品研发、品牌运作、工程服务、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拓展。加快金融+制造融合发展,推动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发展金融科技,加大产业项目投融资支持。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加强仓储、冷链、烘干等设施建设,培育产销冷链集配中心,打造区域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五)实施产业绿色化发展行动

实施绿色制造培育工程,推动企业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大产品、工艺绿色化研发投入,支持绿色产品认证,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零碳工厂、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构建绿色供应链。推广应用节水、节能等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改;依法加快淘汰污染严重、能耗水耗超标的落后产能;加快新型储能和分布式能源试点应用,提升绿色能源占比,推动减碳降耗。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充换电和氢能基础设施网络,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五、健全五项保障措施

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从组织领导、支持政策、生产要素、营商环境、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保障。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各产业园区、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评价,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市级层面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确保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定期研究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

(二)加快完善支持政策

围绕“3+1”主导产业,成立产业发展专班,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正向引导激励与负面约束退出机制,加大对市场前景广、技术实力强、集约化程度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支持力度,促进要素资源向优质项目集中。建立广汉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与中、省、市专项资金配套,采取叠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增添企业发展信心;作为中、省、市专项资金补充,帮助中、省、市专项资金还未覆盖的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高企业大干、快干、干好的积极性。

(三)全面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要素资源统筹调配力度,强化土地、电力、资金、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体系,以企业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整合服务资源,完善运行机制,着力搭建面向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产业和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与分析,推进生产要素的差别化保障,做好主导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要素保障。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创新改革,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推动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侵权行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系统开展小作坊治理,推动小作坊个转企,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建立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服务效率高、管理规范、综合成本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五)培优建强人才队伍

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体系。实施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计划,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打造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支持企业加强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建设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示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附件2

 

广汉市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征求意见情况表

 

主办单位:广汉市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征求意见时段:202534-37

征求意见单位数:27

单位名称

修改意见

采纳情况

未采纳理由

市委宣传部

无意见



市委组织部

无意见



市发改局

无意见



市公安局

无意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无意见



市商务经合局

无意见



市农业农村局

无意见



市市场监管局

无意见



市文旅局

无意见



市人社局

无意见



市教体局

无意见



市卫健局

无意见



广汉生态环境局

无意见



市交通运输局

无意见



市国资局

无意见



市财政局

无意见



市住建局

无意见



市综合执法局

无意见



市科协

无意见



向阳镇

无意见



高新区科发局

无意见



高新区经济局

无意见



高新区投促局

无意见



高新区规建局

无意见



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

无意见



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无意见



广汉发展集团

无意见



 

 

 

 

 

 

 

 

 

 

 

 

 

 

 

广汉市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25311日印发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