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以“共话文博技能人才培养 凝聚未来磅礴发展之力”为主题的四川省文物修复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举行。

活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物局指导,德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德阳市人社局、市文旅局承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晓博、省文物局局长唐飞、德阳市政府副市长王洪分别致辞,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一级巡视员章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向东出席活动并讲话。
此次交流活动的一大看点即政府部门、文物保护机构、高校等“三方”共同参与,各施其力,以期形成对文物修复人才更有效的托举。活动上发布了《支持三星堆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包括建立定期需求分析制度、多层次引进文物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培育、打造技能认定等级机构、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技能竞赛平台等,将由德阳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局等部门联合实施。

活动现场,开展了文物修复人才“大师带高徒”结对签约仪式,金器保护修复专家——原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马燕如,青铜器修复专家——三星堆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大国工匠郭汉中分别与四位“高徒”郑重签约,结以同道。
文物修复是一门架起连接古今的桥梁,探究历史细部的手艺之学,需要耐心与呵护,更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站在更广的视野,本次交流活动,还志于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科。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四川省博物馆考古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代表就文物修复人才培养的成果、困境、未来方向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四川省人社厅、河南省人社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就当前文物修复人才的政策支撑情况作了细致介绍;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相关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教授等参与交流。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外文物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深入研讨,对文物修复人才“选育评用”全链条的重点难点给出了体系化、创造性的意见,未来应将文物修复人才朝着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方向培养,在考古学、历史文化学、材料学、化学、物理、美学等跨学科知识融通的基础上,夯实基础研究和数据积累,着力于现代化修复技术的引入和探索,强化文物机构、高校、职业院校的协同培养,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激励,充分释放文物修复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此次活动是四川省首次举行的聚焦于文物修护人才培养的专项交流活动。四川作为文物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各级部门、机构、高校联动合作,为“文物+技能”、“文物+旅游”、“文物+科技”灌注了新的活力。文物保护人才是专才,也是通才,此次活动搭建的省内外相关部门、机构、高校的交流平台,开启了常态化协同篇章,将本着“匠心”,以历史与传承的守望之志,建立良性循环的合作机制。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前往四川省唐飞、郭汉中文物修复保护技能大师工作室及三星堆文物发掘、修复、陈列等技能实训现场参观。
来源:中国网
|